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飛速發展,帶動了新能源汽車的核心動力電池的蓬勃發展。隨著工業4.0的到來,智能制造也融入了生產制造的各個領域,其中,就包括了動力電池的制造!動力電池和儲能市場的快速擴大,對電池的品質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電池制造也逐漸朝著“高品質、率、高穩定性”和“信息化、無人化、可視化”的方向發展。
在時代的發展要求下,電池企業必只有通過技術創新、生產自動化和管理規范化,來加快推進電池的智能制造步伐,推動電池產品更多地進入市場,滿足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和儲能應用對電池品質的更高要求。
在5月21日“OFweek 2018(第二屆)中國動力(600482)鋰電池技術及應用研討會”上,費斯托(中國)有限公司大中華區鋰電池行業劉高亮針對“動力鋰電池的產線一體化系統解決方案”發表主題演講,分享了當下鋰電生產線上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
自動智能化是電池制造邁向更高階段必然要求
“動力電池生產制造的過程中如何做到制造過程中的科學化管理至關重要。”劉高亮認為,集成式自動化與智能制造將是動力電池制造邁入更高階段的必然要求。
在工信部印發的《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中,根據國家要求,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達到200萬輛,保有量達到500萬輛;2025年新能源汽車占汽車產銷20%以上。到2020年,動力電池產業也將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增長而大幅擴張。我國動力鋰離子電池產業迎來了發展機會,當前動力電池市場,鋰離子電池廠家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當前的動力電池市場,由于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和國家財政補貼政策的利好支持,企業紛紛投身進入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領域的研發制造。之前高額的補貼帶來了諸如騙補、產能過剩、粗制濫造等問題的產生,影響了技術路徑的選擇和創新。隨著補貼政策逐漸退坡,當前動力電池行業小、亂、散和行業盲目投資、低水平建設現象都將面臨改造。
劉高亮認為,2018年或將是動力電池企業加速優勝劣汰,行業競爭加劇的一年,動力電池產品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產能不足,與*梯隊的差距較遠等局面有待改善。
Festo助力電池制造提升自動信息化水平
在工業4.0的滲入下,自動智能化成為解決這些痛點的重要途徑,電池制造有望突破發展瓶頸,邁向更高的階段。
當下新能源電池線庫一體解決方案已經成為一種全新的生產模式,把自動化生產線、自動化立體倉庫等環節進行無縫銜接,顛覆傳統的生產與存儲獨立分開的人工作業模式,實現生產過程、儲存過程的自動化、信息智能化。一方面節約工廠占地資源,另一方面提高生產效率和空間利用率,順應工業4.0的發展需要。
“費斯托能在動力電池制造的全程助力電池生產工藝自動化及信息化水平。” 劉高亮在演講中以卷繞環節舉例,Festo方案的方案是極簡的電氣連接;易于優化的氣路布局,無需龐大的控制柜,離散式分布,易于維護,減少TCO、減少了錯綜復雜的氣管布置,設備更加美觀,能源效率提高。
另外,劉高亮表示,當前電池的生產設備容量大體積大,要求保證電池產品的一致性;另外,防止氣體與粉塵揮發,對電池的密封性要求也提高;耐腐蝕、耐磨、禁鋅、禁銅都是行業面臨的難點,針對這些難題,費斯托在電池混料、攪拌領域的應用方案,能夠針對不同用戶提供不同的應用方案,壓鑄不銹鋼閥體耐腐蝕,開度大小可控,遠程IO及集成的驅動控制系統,可大大簡化控制柜的體積等。
據了解,費斯托于1925年成立于德國,是自動化領域的廠商,業務遍及200個行業,提供的氣動和電驅動技術及全面解決方案。其在中國的業務始于1985年,在中國市場提供工廠自動化和過程自動化的氣動和電動技術及全面解決方案,服務于包括汽車、橡塑、包裝、電子和輕型裝配、水/污水處理以及生物技術/制藥等眾多行業。河南興晨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
劉高亮在zui后介紹到,目前,費斯托在電池生產制造的電極涂裝、電池片組裝、電池模塊組裝等各個生產環節都在助力電池制造朝著智能一體信息化的方向發展。未來,鋰電制造的工廠將會成為數字化的智能工廠,由數字控制終端VTEM,不僅過程可靠而且數字透明,符合工業4.0的生產標準。
上一篇 : 亞德客入選《尋找中國制造隱形》
下一篇 : 美國亞德客開始營運與經銷商會議舉辦